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信息 > 1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正文

2018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作者:鸿知深大考研网 来源:szdxkao.com 浏览:2530 次 发布时间:2017/8/2

QQ:3007473871(范老师)微信号:kaoyan818(布布学姐)

Tips:深圳大学通知文件请以学校学院官网为准,本站机构非学校。


【深大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2018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本信息

学术学位

081300建筑学(081300)083300城乡规划学0871Z1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

专业学位

085100建筑学(085100)085300城市规划

联系人

王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54

电子邮箱

szusaup@szu.edu.cn

办公地址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302

学院网站

http://aau.szu.edu.cn/index.jhtml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源于1983年成立的建筑系,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建筑院校。目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教学设备优良,图书资料充足,教学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院现有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二级学科硕士点。

建筑与规划两个专业均通过了专业研究生教育评估,获得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建筑学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名牌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孟建民院士,于20167月受聘于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全职特聘教授。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仲德崑教授,自2014年受聘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特聘教授,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已经初具成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评估于20165月获得7年有效期通过,规划专业评估于20176月获得6年有效期通过。

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硕士点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教授与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教授领衔,注重学术创新与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与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学术影响力较强,社会声誉良好,并拥有“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研究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等多个教学研究基地,与深圳市交通委、深圳市勘测研究院、大疆、中海达等多个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为本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平台。

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位类型

081300

建筑学(081300)

3

学术学位

083300

城乡规划学

3

学术学位

085100

建筑学(085100)

3

专业学位

085300

城市规划

3

专业学位

0871Z1

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

3

学术学位


··················································································································································

建筑学(081300)

基本信息

专业

081300

专业名称

建筑学(081300)

学制

3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联系人

王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54

电子信箱

szucaup@szu.edu.cn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24]建筑专业知识;[502]建筑设计或建筑物理(6小时)

复试科目

[FS30]建筑设计及其表达或建筑相关理论知识;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孟建民,仲德崑,龚维敏,何川,刘尔明,陈佳伟,马景忠,赵勇伟,钟中,殷子渊,何柯,宋向阳,钟波涛,金珊

02

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更新

乔迅翔,朱宏宇,顾蓓蓓

03

绿色城市与建筑

袁磊,吴向阳,崔冬瑾

04

建筑与环境技术

赵海天,赵阳,姚其

专业介绍

081300建筑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081300

专业名称:建筑学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作用是指导建筑设计创作实践。本专业综合性较强,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深圳大学建筑学专业成立于19839月,长期是深圳大学重点学科,1993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8年被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分别于199620012006年获得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于2011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掌握建筑学学科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基础理论,熟悉国内外学科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或设计理论基础,特别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建筑技术科学等方向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建筑专业理论研究、高校教学等多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

培养方向:

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立足深圳和珠三角地区,针对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关注建筑空间构成模式、建筑形态学、人居环境科学等基础理论,就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居住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等展开研究。

2.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更新:关注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的研究,发掘传统空间聚落的建构规律,对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生存机制及其保护策略进行研究。

3.绿色城市与建筑:针对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使用GIS、计算机仿真模拟等研究方法,进行生态城市理论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

4.建筑与环境技术:多视角研究建筑与环境技术,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建筑光环境、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三个相关领域。

导师队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职教师共89人,其中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1人。师资队伍中教授24人,占27%;副教授27人,占30.3%;讲师38人,占42.7%。具有博士学位的60人,占67.4%,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占三分之一。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教学、科研与设计并重,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

学术骨干简介:

1、仲德崑博士教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教育》主编、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建筑师学会主任。长期专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与结构、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国古代城市和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等。发表论著数本,论文数十篇。

2、孟建民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得主。

3、饶小军博士教授:“建筑历史与既有建筑的保护更新”方向学科带头人,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及其它政府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西方近现代的历史主义批判》等多部著作和学术论文。

4、何川博士教授:“居住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学术带头人,长期专注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建筑部科技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主持住宅建筑设计多项。

5、赵海天博士教授:“建筑与环境技术”方向学科带头人,任广东省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照明学会专家组专家。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及其它政府科研项目多项,并先后主持多项城市灯光环境等规划设计项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理论与研究方法、建筑设计与研究专题、居住建筑与社区、人类聚居环境学、中国古代建筑史专题研究、西方古典建筑研究、日本现代建筑、中国传统民居与评论、建筑技术基础、仪器与测试等专业课程

教学资源:

深大建筑学科为教育部名牌专业,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建筑学院拥有藏书丰富的建筑图书资料室、建筑物理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筑模型与材料试验室,建筑数字化试验室(中央支援地方项目)。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国家甲级设计资质,为国内知名的优秀设计企业,建筑学院与设计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筑学科教师在设计院设有工作室,学生可以在教师工作室进行设计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深圳市是联合国命名的设计之都,拥有众多的优秀设计企业和设计师,为建筑学专业实习和就业可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建筑学院与他们有广泛的合作。已经建立的校外基地与校外合作单位主要有: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筑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

奖助体系:

除学校的奖助制度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佳兆业集团特在学院设立赛达?佳兆业奖学金。包括建筑考察奖:每年提供5名国外考察名额,一等奖25000,二等奖15000,三等奖10000;学术优秀奖: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三等奖1000;助学金,10003000

就业情况:

深大建筑学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实际设计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很多毕业生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例如:

施国平,1997年毕业,现美国PURE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

钟中,1997年毕业,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周喧,1998年毕业,大连中海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及设计总监

潘育敏,1999年毕业,戴得梁行房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钟波涛,2000年毕业,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

陈克明,2000年毕业,上海绿地集团技术总监

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去向:(1)建筑设计公司,(2)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3)政府建筑管理部门,(4)房地产公司;

2013年建筑学专业的就业率为95.45%,处在全校领先水平;

代表性的就业单位主要有:(1)深圳市建筑设计总院,(2CCDI建筑设计有限公司,(3)筑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4)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5)华阳建筑设计,(6)国内外著名建筑院校读博。

招生概况:

本专业报考极为热烈,考生来自全国各大建筑院系本科毕业生,包括部分211大学。要求考生为大学本科毕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知识面宽,设计基本功扎实,身体健康,生活乐观。特别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欢迎推免生。

报考要求

要求考生为大学本科毕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知识面宽,设计基本功扎实,身体健康,生活乐观。特别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欢迎推免生。


··················································································································································

083300城乡规划学

基本信息

专业

083300

专业名称

城乡规划学

学制

3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联系人

王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54

电子信箱

szucaup@szu.edu.cn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25]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知识;[503]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6小时)

复试科目

[FS31]居住环境与城市环境规划设计;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城乡规划与设计方法

陈燕萍,杨晓春,刘倩

02

城市更新与历史环境保护

王浩锋,刘卫斌,王庆

03

社区规划与环境营造

黄大田,陈方,陈义勇

04

城市空间分析技术与应用

高文秀,辜智慧,陈宇

专业介绍

083300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083300

专业名称: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本专业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11年获得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在此一级学科下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实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的设计能力,以培养具有良好设计、规划以及理论能力的城乡规划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

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城乡规划学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基础和技能,并对与专业相关知识有相对广泛的了解,能够独立开展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高级人才。

培养方向:

1.城乡规划与设计方法:针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多规”融合问题,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有效性及成因进行研究。持续关注对支持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设计等方面。注重城市开发控制的政策手段和实效性以及紧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开发、低碳城市设计与更新等研究和实践,为地方规划管理与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2.城市更新与历史环境保护:注重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物质形态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尤其是南方集约型城市空间的构筑特点、意义及价值形成方式。持续关注城市历史环境的保存、保护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其形成与生存机制研究;注重城市宏观空间建构与建筑、景观等中观建构活动的互动关系,强调城市研究与建筑研究的贯通性;为实现历史环境的有机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3.社区规划与环境营造:探索引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寻求提升环境整体品质的有效途径。强调规划与设计的结合,突出在环境营造中对物质空间形态的实际把控,使相关研究与实践有扎实的专业根基。

4.城市空间分析技术与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空间分析与计算技术,分析城市空间及其生态环境的特征,并应用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过程。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专题、城市设计、城市经济专题、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研究、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课程。

导师队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职教师共89人,其中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1人。师资队伍中教授24人,占27%;副教授27人,占30.3%;讲师38人,占42.7%。具有博士学位的60人,占67.4%,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占三分之一。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教学、科研与设计并重,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

学术骨干简介:

1)陈燕萍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方向学科带头人,现任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决策与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学刊》等期刊编委,是国内最早研究“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学者之一,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市级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2)高文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标准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化项目。

教学资源: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拥有藏书丰富的城市规划图书资料室、建筑物理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筑模型与材料试验室,建筑数字化试验室(中央支援地方项目)。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甲级规划资质,与设计院实行一体化管理,规划学科教师在规划院设有工作室,学生可以在教师工作室进行规划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城乡规划学专业的校外基地和校外合作单位主要有: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

奖助体系:

除学校的奖助制度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佳兆业集团特在学院设立赛达?佳兆业奖学金。包括建筑考察奖:每年提供5名国外考察名额,一等奖25000,二等奖15000,三等奖10000;学术优秀奖: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三等奖1000;助学金,10003000

就业情况:

深大城市规划学科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能够独立开展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优秀毕业生简介:

张爱婷,2006年毕业,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李文菊,2007年毕业,深圳市宝安区规划设计院

李亚晴,2007年毕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尹然,2008年毕业,深圳市南山区政府

关一统,2008年毕业,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李智慧,2008年毕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金鑫,2009年毕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去向:(1)城市规划设计院,(2)建筑设计院,(3)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4)高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

2013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94.12%,有代表性的学生就业单位主要有:(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2)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3)深圳市国土规划局(4)深圳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招生概况:

本专业报考极为热烈,生源分布广泛,来自全国各大建筑院系本科毕业生,部分来自211大学毕业生。要求考生为大学本科毕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知识面宽,基本功扎实,身体健康,生活乐观。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欢迎推免生。

报考要求

要求考生为大学本科毕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知识面宽,基本功扎实,身体健康,生活乐观。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欢迎推免生。


··················································································································································

0871Z1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

基本信息

专业

0871Z1

专业名称

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

学制

3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联系人

王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54

电子信箱

szucaup@szu.edu.cn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906]地理信息系统;

复试科目

[FS34]遥感原理与方法;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郭仁忠,李清泉,黄正东,邬国锋,乐阳,朱家松,张星,涂伟,胡忠文,汪驰升

专业介绍

0871Z1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0871Z1   专业名称: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工学)   学制3年   所授学位:工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合理知识结构、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求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熟悉本领域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科研、教学及工程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

学科方向

1)地理信息学:空间信息的获取和集成、大规模空间数据库设计理论、分布式地理信息计算和服务、地理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互操作、空间信息协同和共享、移动空间信息计算和服务、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2)地理大数据:涉及海量地理空间数据云存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可视分析。

3)智能交通: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导航与位置服务;物流规划与管理。

4)智慧城市: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方法、城市空间信息的融合和集成理论、城市空间信息共享框架、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城市空间信息的社会化应用方法。

5)环境遥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卫星测图理论与方法、多源时空遥感综合应用技术、三维激光雷达理论与应用、精密图像测量技术等。

导师队伍

本学科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100%

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主要包括:郭仁忠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国土资源部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委员;李清泉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担任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正东教授,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学术委员会委员;邬国锋教授,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家松副教授,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乐阳副教授,中国GIS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协会高级会员、ACMSIGSPATIAL中国分会秘书、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前沿》、《环境遥感》、《城市时空数据挖掘》、《智能感知与物联网》、《空间统计》、《智能交通》、《城市研究》、《移动GIS与位置服务》、《地理可视化》等。

教学资源

本学科领域的主要支撑研究机构有以李清泉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以及以郭仁忠院士带领的深圳市数字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与海外特别是香港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优秀学生将获得海外学术交流、海外学习和海外博士研究生学习机会。在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员会(市海洋局)、深圳市交通委员会等设有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发展前景。学院配有研究生创新工作室、仿真实验室、便捷校园网及WIFI、图书馆、齐全的专业软件等。

奖助体系

请参阅学校的相关奖助制度。

培养特色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遵循“立足深圳、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方针,兼顾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需要,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国际化,系统教授学生在地理信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就业方向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宽,可以去往大型互联网公司及咨询公司;政府部门,如国土局、交管局、测绘及地理信息中心等;国内外大学进行科研、执教;在国内外名牌高校攻读博士等。

对报考者的要求

报考本专业考生需本科毕业,不招收同等学历人员。

报考要求

报考本专业考生需本科毕业,不招收同等学历人员。


··················································································································································

085300城市规划

基本信息

专业

085300

专业名称

城市规划

学制

3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联系人

王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54

电子信箱

szucaup@szu.edu.cn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6]城市规划基础;[446]城市规划设计;

复试科目

[FS33]城市与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城乡规划与设计方法

陈燕萍,王鲁民,宋彦,杨晓春,朱文健,李云

02

城市更新与历史环境保护

王浩锋,杨华,刘卫斌,边文娟

03

社区规划与环境营造

陈方,陈义勇,刘瑞雪,王庆,刘倩,谢晓欢,张彤彤

04

城市空间分析技术与应用

高文秀,辜智慧,陈宇

专业介绍

085300城市规划(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085300

专业名称: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本专业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11年获得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在此一级学科下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实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的设计能力,以培养具有良好设计、规划以及理论能力的城乡规划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科学发展的专业价值观,掌握城乡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前沿动态,掌握城乡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及其相关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城乡规划设计编制与管理的基本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方向:

1.城乡规划与设计方法:针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多规”融合问题,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有效性及成因进行研究。持续关注对支持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设计等方面。注重城市开发控制的政策手段和实效性以及紧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开发、低碳城市设计与更新等研究和实践,为地方规划管理与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2.城市更新与历史环境保护:注重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物质形态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尤其是南方集约型城市空间的构筑特点、意义及价值形成方式。持续关注城市历史环境的保存、保护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其形成与生存机制研究;注重城市宏观空间建构与建筑、景观等中观建构活动的互动关系,强调城市研究与建筑研究的贯通性;为实现历史环境的有机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3.社区规划与环境营造:探索引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寻求提升环境整体品质的有效途径。强调规划与设计的结合,突出在环境营造中对物质空间形态的实际把控,使相关研究与实践有扎实的专业根基。

4.城市空间分析技术与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空间分析与计算技术,分析城市空间及其生态环境的特征,并应用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过程。

导师队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职教师共89人,其中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1人。师资队伍中教授24人,占27%;副教授27人,占30.3%;讲师38人,占42.7%。具有博士学位的60人,占67.4%,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占三分之一。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教学、科研与设计并重,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

学术骨干简介:

1)陈燕萍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方向学科带头人,现任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决策与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学刊》等期刊编委,是国内最早研究“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学者之一,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市级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2)高文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标准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化项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方法与实例研究、城市规划设计专题、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研究等专业课程。

教学资源: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拥有藏书丰富的城市规划图书资料室、建筑物理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筑模型与材料试验室,建筑数字化试验室(中央支援地方项目)。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甲级规划资质,与设计院实行一体化管理,规划学科教师在规划院设有工作室,学生可以在教师工作室进行规划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城乡规划学专业的校外基地和校外合作单位主要有: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

奖助体系:

除学校的奖助制度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佳兆业集团特在学院设立赛达?佳兆业奖学金。包括建筑考察奖:每年提供5名国外考察名额,一等奖25000,二等奖15000,三等奖10000;学术优秀奖: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三等奖1000;助学金,10003000

就业情况:

深大城市规划学科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能够独立开展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去向:(1)城市规划设计院,(2)建筑设计院,(3)政府规划主管部门,(4)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

国际合作最新进展:

我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合作二年半学制双学位课程的合作协议已正式签署,第一批研究生即将启程赴英,2018年入学的建筑学、城市规划研究生入学后在满足相应条件下,有望转入该双学位课程,通过深圳大学一年半及诺丁汉大学一年的学习研究,将获得深圳大学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及诺丁汉大学建筑学(设计)硕士双学位。

生概况:

本专业报考极为热烈,生源分布广泛,来自全国各大建筑院系本科毕业生,部分来自211大学毕业生。要求考生为大学本科毕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知识面宽,基本功扎实,身体健康,生活乐观。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欢迎推免生。

报考要求

要求考生为大学本科毕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知识面宽,基本功扎实,身体健康,生活乐观。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欢迎推免生。


··················································································································································

0871Z1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

基本信息

专业

0871Z1

专业名称

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

学制

3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联系人

王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54

电子信箱

szucaup@szu.edu.cn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906]地理信息系统;

复试科目

[FS34]遥感原理与方法;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郭仁忠,李清泉,黄正东,邬国锋,乐阳,朱家松,张星,涂伟,胡忠文,汪驰升

专业介绍

0871Z1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0871Z1专业名称: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工学)学制:3年所授学位:工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合理知识结构、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求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熟悉本领域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科研、教学及工程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

学科方向

1)地理信息学:空间信息的获取和集成、大规模空间数据库设计理论、分布式地理信息计算和服务、地理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互操作、空间信息协同和共享、移动空间信息计算和服务、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2)地理大数据:涉及海量地理空间数据云存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可视分析。

3)智能交通: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导航与位置服务;物流规划与管理。

4)智慧城市: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方法、城市空间信息的融合和集成理论、城市空间信息共享框架、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城市空间信息的社会化应用方法。

5)环境遥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卫星测图理论与方法、多源时空遥感综合应用技术、三维激光雷达理论与应用、精密图像测量技术等。

导师队伍

本学科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100%

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主要包括:郭仁忠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国土资源部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委员;李清泉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担任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正东教授,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学术委员会委员;邬国锋教授,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家松副教授,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乐阳副教授,中国GIS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协会高级会员、ACMSIGSPATIAL中国分会秘书、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前沿》、《环境遥感》、《城市时空数据挖掘》、《智能感知与物联网》、《空间统计》、《智能交通》、《城市研究》、《移动GIS与位置服务》、《地理可视化》等。

教学资源

本学科领域的主要支撑研究机构有以李清泉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以及以郭仁忠院士带领的深圳市数字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与海外特别是香港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优秀学生将获得海外学术交流、海外学习和海外博士研究生学习机会。在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员会(市海洋局)、深圳市交通委员会等设有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发展前景。学院配有研究生创新工作室、仿真实验室、便捷校园网及WIFI、图书馆、齐全的专业软件等。

奖助体系

请参阅学校的相关奖助制度。

培养特色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遵循“立足深圳、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方针,兼顾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需要,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国际化,系统教授学生在地理信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就业方向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宽,可以去往大型互联网公司及咨询公司;政府部门,如国土局、交管局、测绘及地理信息中心等;国内外大学进行科研、执教;在国内外名牌高校攻读博士等。

对报考者的要求

报考本专业考生需本科毕业,不招收同等学历人员。

报考要求

报考本专业考生需本科毕业,不招收同等学历人员。


··················································································································································

  

==========分割线==========

2025深大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6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818(微信号)